參加的團行程涵蓋了基本上台灣人這幾年常去的所有地方,像是米蘭、威尼斯、佛羅倫斯、羅馬、卡布里島、馬特拉等等⋯⋯在短短的兩週。
真的是超累,超級趕,又滿蜻蜓點水的。
但即使如此,我還是覺得,正因為是如此緊湊的行程,有些地方,有些景色才能夠抵達。
這真的是太好了。
這一趟旅程的所遇到的領隊、導遊還有同團的旅客,人都超好超好相處的,讓我這兩週玩得非常快樂。我很難想像以後還可以有更好的跟團旅遊體驗了。
在羅馬有一個許願池,很多遊客會在那裡拍照,然後將一枚金屬硬幣拋向許願池,許下「重遊羅馬」的願望。
義大利就靠這個許願池賺進了大把財富,滿好笑的。
但我現在真的得說,馬特拉、羅馬、威尼斯、佛羅倫斯和卡布里島,都是我會非常渴望重遊的地方。
義大利幾乎每個地方,都會讓人渴望在那裡住上個好幾天。
義大利的食物也真的好吃,除了有些東西比較鹹或比較甜,可能稍稍不符合台灣人胃口,但基本上是好吃的。
都是好吃的。
我甚至覺得⋯⋯從義大利飛回台灣的飛機餐,比從台灣飛去義大利的飛機餐好吃上不少。
如果我的朋友未來有人會前往義大利,以下是我非常推薦一定要嘗試的東西:Balsamico香醋、Parmesan起司、Pecorino起司和橄欖油。
在產地能吃到的東西,可能就是會有點不一樣。
我這次回來最後悔的就是沒有去超市收刮義大利香醋,根本忙到沒有時間去呀。
料理方面,我覺得披薩、各種義大利麵、千層麵、提拉米蘇、可頌、普切塔都是一定要嘗試的。
以下來說說我個人最喜歡的幾個地方。
義大利充滿了各種以羅馬為主,留下的各種遺跡,位於羅馬的巨大鬥獸場絕對是最讓人震撼的一個。
而我覺得,可以的話,龐貝古城是必訪的點。
這整座龐貝古城,在維蘇威火山爆發後,就像是從人類文明的發展中切割了出來⋯⋯這段期間,沒有人在龐貝建立新的城市。直到龐貝被挖掘出來,火山灰又非常良好的保存了這座近兩萬人口的巨大古城,使我們能夠以最完美的方式了解當時羅馬人的生活。
雖然說這是奇蹟,對當初罹難的龐貝人不太好意思,但對現代的我們來講,龐貝就是絕無僅有的珍寶。
值到今天,這座巨大的城市都還沒被挖掘完畢。
馬特拉(Matera)
比起座落在義大利四處的羅馬遺址,馬特拉是個完全不一樣的地方。
這裡在舊石器時代就有人類活動,新石器時代的人類所居住的大量洞窟也被保留了下來。
萬年之後,在義大利社會屬於相對底層的人流落到了這裡,他們就搬進了部分新石器時代時建立的洞穴之中。
稍稍改建,搬進近代家具,全家人和家畜牲口一起過無水無電的生活。
後來一位作家Carlo Levi發聲,義大利社會開始慢慢重視這些住在洞窟裡的人,政府就在附近建設新城,把人民遷移過去。
再後來,這些洞窟居所因為電影《耶穌受難記》取景而爆紅,成為義大利的超級觀光勝地。
這裡,是一個可以感受到人類至石器時代以來發展歷史的美麗城市。
是我個人這次旅程最喜愛的地方。
佛羅倫斯,是文藝復興的發源地。
文藝復興,不但是一種文化藝術的變動,更是改變全歐洲,迎來現代社會的最重要變革。
佛羅倫斯就是這麼一個舉足重要的地方,來到這座城市,你可以感覺到昔日但丁生活過的痕跡,可以看到喬托、韋羅基奧、米開朗基羅、達文西、波提且利、拉婓爾等偉大藝術家的作品。
過去統治佛羅倫斯的美迪奇家族,更是從世界各地收刮各種藝術品,並成功將他們多數留在了佛羅倫斯,讓這裡成為了藝術與文化之城。
拿破崙佔領威尼斯後,說聖馬可廣場是「歐洲最美的客廳」。
當午後的燈光被點著,這裡真的超級美麗。
威尼斯是一個建構在水上的強大國家,透過水,他們的船隻四通八達,是聯通地中海,歐亞的中心。
繁榮富裕,把威尼斯這座城城市建設得美輪美奐。當時的歐洲貴族來此偷閒參加舞會時,為了不彼此認出還會戴上面具。
水都,不愧是水都,這裡的風景之獨特,讓人走過一次永遠無法忘記。
卡布里島,在古羅馬時期就是一個度假勝地。
曾經有一位羅馬皇帝Tiberius,直接搬到島上來住,然後透過書信往返統治羅馬。
這座島上最有名的觀光景點,是藍洞。
不過我們這次運氣並不好,沒有進去。但除此之外,卡布里島本身也是非常漂亮,以白色為基調、圓拱和方正的建築樣式統一,充滿檸檬,帶給了人一種獨特的海島度假之感。
穿梭在島上的店舖,真的讓人覺得無比愜意。
這次旅遊的其中一位導遊說,義大利人除了吃,沒有其他的娛樂。
另外一位導遊說,義大利人過慢活的生活。
我也發現,義大利人真的要好好吃一餐時,常常一吃就是兩三個小時以上,而且如果你觀察路邊在吃飯的的義大利人,你會發現好像有什麼地方跟台灣人不太一樣。
最直接的地方,他們桌上一定會有玻璃杯裝著酒。
但最讓我驚訝的是,你看不到手機。
在我部落格的分享的第一本書《孤獨世紀》,和另外一本很經典書籍《重新與人對話》,都有提到手機和網路對於人與人連結之間造成的傷害。
看不到手機的用餐環境,在現代社會是多麼奢侈與珍貴。
il dolce far niente
看起來,彷彿義大利人都很活在當下,專注在食物、專注在一起吃飯的人以及餐桌上的氛圍。
這點是身為台灣人的我非常羨慕的。
義大利有很多優良的食材,得天獨厚,像是橄欖、起司、松露、牛肉、葡萄、番茄、萵苣、芝麻葉、彩椒、檸檬。
雖然很難讓人相信,但以我的角度,我覺得義大利的水果比台灣的水果來得好吃,風味更飽滿,更酸更有滋味。像是這次最驚艷我的,就是吃到酸的哈密瓜,真的讚。
他們用很多心力把這些本土食材融合成美味的義大利料理。
回家之後,我就一直在想台灣人難道不能這麼做嗎?
為什麼我們吃飯不能放下手機,不能過比較慢活的生活呢?
但放眼全球,現實是國外的人通常對台灣食物沒有感覺。
就我個人來講,我覺得台灣並沒有什麼真的具有代表性的料理,只有很多路邊小吃和「台灣化的異國料理」。
我個人滿喜歡「台灣化的異國料理」的,這也是我目前唯一覺得義大利明顯不如我們的地方。
義大利人似乎不像台灣人那麼能夠接納外國食物,除了日本、美國以外,我這趟旅行很少在路邊看到他國料理的餐館。
義大利料理是真正的世界霸權,雖然說⋯⋯進入到別國的義大利料理通常都會被魔改一番,像是什麼珍珠奶茶披薩、奶油培根麵、台灣提拉米蘇,但那終究可以勉強說是義大利料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