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療癒之島》,不是植物圖鑑,不過我覺得讀起來十分有趣。
本書跟著十二個台灣原住民族,走訪60種能夠代表台灣味的植物。每一個植物的介紹會先是一張屬於該植物的插畫,接著是由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楊智凱助理教授撰寫一篇以植物學為底的小故事,再下一頁由芳香療法專家溫佑君來傳遞這屬於台灣的氣味。
兩位作者在介紹時偶爾會帶入一些人文歷史,我認為這種植物與人類之間交織而成的連結是在認識植物時最讓人興奮的部分了。
一開始,我對這本書最喜歡的部分,是作者溫佑君在描寫香氛的手法,有時候讀起來會有種淡淡香氣正從書頁中透出來的感覺。因為以前在學校時有上過強調感觀的課程,我覺得要用語言去捕捉感受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所以在這點上很讓我驚艷;
不過到後面我發現作者很多時候會有大量的借代或譬喻來描述,也常常與歷史人物的精神做連結,讀起來很棒,但有時候就覺得那個香味沒那麼具體了;有時候也覺得對於植物香氛所帶來的人文精神有點跟不上。不過從作者文筆中流露出的那種不只是對於香氛效果,對於很多歷史細節或者生活習俗的廣博了解,也很讓我讚嘆不已,深具啟發。
引用書中作者溫佑君對台灣海桐的部分介紹:
〈野蠻遊戲的氣味〉部分
不只是知本溼地,走到台灣南部的海濱,就有機會被台灣海桐濃烈的氣味打中。有人形容它的花香是七里香和夜來香合體,盛開時宛如蟬聲大作,聞久了可能會頭暈。果子的香氣頗為可愛,不像葉片那麼奇葩,若想拿它的樹幹做農具或手杖,就得忍受伐木時發出的怪味。總之,把台灣海桐放進日本枯山水或英式庭園,肯定讓人馬上出戲,換到野蠻遊戲或蒼蠅王的場景,就一點都不違和了。
再引用一段我現在滿想親眼見識看看的烏皮九芎的部分介紹:
〈歲月靜好的氣味〉部分
要論氣味,烏皮九芎的花香也擁有很許多粉絲。它的小白花在花苞階段看起來就像芭雷舞鞋,等到花瓣展開,活脫就是一個跳著天鵝湖的芭雷伶娜。有人形容它的花香接近香水百合,其實並不精確,只能說明它真的『頗香』。從香氣營造的氣氛來看,相對於樹脂的以德服人,烏皮九芎的花兒可以說是『歲月靜好,現世安穩』。春天站在盛開的烏皮九芎樹下,直接就是一幅雷諾瓦的畫。
作者楊智凱在介紹大甲藺提到了苑里的帽蓆產業,五歲小孩編織的藺草帽能銷售到歐美各國,在日治時期曾是僅次於糖與米的台灣特產。這些草蓆最早來自道卡斯人的手藝,後傳給了漢人,使用大甲藺這種「異草」製作的草蓆冬暖夏涼,在早期農業社會是家戶必備的。
因為我個人的親戚家在苑里附近,我對於過去的大甲帽蓆也是有所聽聞,但讀到此,我才第一次知道原來這風光的文化背後,是一名為「大甲藺」的莎草科赤箭莎屬植物支撐起來的。
我不怎擅長辨識在外面看到的植物。因為本書只有插畫,很多時候我看完一小節會再找一些更多關於該植物的資料,而這樣慢慢反覆地讀反而滿有趣味性的。
更因為這樣,以一個個原住民族作為療癒的主題,讀起來是很愉悅沒什麼壓力的體驗。插畫的部分,有些地方畫得還蠻細緻的,但並不會特別讓我驚艷。既是全彩,每一個植物也都附一張圖,以本書的價格來說也十分超值了。
這本書大概讀到三分之二時,我有天如往常出去散步,走在已經不知道走過幾遍的公園裡,之前讀《如何無所事事》帶給我的影響還在。我嘗試使用iNaturalist團隊開發應用程式Seek來幫助自己辨認一些周遭的小植物時——
我發現,有一個雖然清淡,但一旦注意到就存在感十足的酸甜氣味一陣一陣地滲入我的腦海,以黏黏的觸感沾染上我的思緒。戴著口罩的我,當下第一的想法是我應該聞錯了吧?
但我又走了幾步,那個餘韻未消。腦中一股震撼,這個味道很像本書中描述的苦楝,我覺得很驚喜——因為以前曾經用過苦楝油驅蟲,當時真的覺得那黏稠的棕色液體奇臭無比⋯⋯所以在書裡讀到苦練的香氣時,我還蠻好奇的。但更讓我驚訝的是,還是那種即使我已經有在關注現實的連結,我好像還是忽略了這些隨手可撚的氣味所帶來的驚豔感。
這些氣味,一直一直都在我們身邊。
作為陌然的現代人,身在台灣,我認為這本《療癒之島》可以是一場自我連結的起點。
本書能幫助我們認識能夠代表台灣的植物,幫助我們取回自己的內心的感受;甚至於,未來某一天,我們可能會走訪到森林之中,你會知道,在某個山頭,可能有一棵樹靜靜地站在那裡,存在著,散發著芬芳。
閱讀吧,讓我們一起走向更美好的明天,推薦此書給喜歡森林,渴望與自然連結的人。
______
- 書訊:
《療癒之島:在60種森林香氛裡,聞見台灣的力量》
文字:楊智凱 , 溫佑君
設計、插畫:種籽設計
商周出版
2021, 12月 - 感謝作者、出版社和所有相關的人
- 很多植物的中文俗名我到現在還是不太確定要怎念,像是大甲「藺」、「冇」骨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