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去考茶葉證照,茶葉改良場的感官品評初級或講茶學院茶葉品評一級?

感官品評初級和茶葉品評一級心得比較



前言


這兩年我考取了茶葉改良場的感官品評初級和講茶學院的茶葉品評一級。
兩邊考試我都取得幾乎滿分的成績。
(目前茶葉改良場已改成農業部下的「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感官品評課程和測驗內容明年開始也會略作更動)

在唸大學時我就一直在想要不要去取得這兩張證照,作爲一個有修過茶葉相關課程的農學院學生,來分享一下我個人的看法。

我認為只要你有茶葉基礎的知識⋯⋯知道中國茶葉有六大類分法,懂一點點製程差異,知道台灣茶葉改良場認定的台灣特色茶有哪些。
就算沒有去上課,要通過考試測驗都不會太難。
(但是不上課不能參加考試哦,所以要乖乖去上課!)

不過茶葉改良場的感官品評術科測驗要考驗感官能力,所以有可能會考一次不過,但多考幾次應該就沒問題了。

我認為這兩堂課都是「帶任何人認識台灣茶」的入門級引導課程。只是一個是政府機關辦的,一個是民間團體辦的;課程設計也略有差異,所以是可以都上的。


茶葉感官品評初級能力鑑定課程及術科測驗


還是大學生時,我真的覺得上茶葉改良場這個課程、考這個證照好貴!最後猶豫了超級久才決定報名。

尤其是⋯⋯我認為感官品評初級課程的定位是類似於「帶任何人認識台灣茶」的入門級引導課程;這堂課可能有八成的內容,都是我本來就知道的東西。
然後你一定要上過課程才可以去考初級證照,就更覺得貴了。

我是上開平學苑所開設的課程,非常補習班,完全針對考試測驗。雖然有點無趣,但短短四天能有系統地上完這麼多東西,我認為講師們也是非常厲害。
品評教學的部分,基本上就只有考試的那八個茶可以喝。
我覺得實在是太少太少太少了啊⋯⋯像是這幾年重要發展的蜜香紅茶、紅烏龍;或者手搖飲料常見的金萱、四季春都沒有喝到⋯⋯也沒有同種茶類的比較,對啊!至少也拿個幾個不一樣的文山包種茶讓我們聞個香麻。
我原本期待可以有一些更多香氣或味覺描述性的東西,但並沒有。

(不知道其他地方的課程會不會不一樣,不過開平提供的茶我覺得還不錯喝;另外2024年開始術科測驗的茶類有變多,所以內容應該會變更豐富一點)

但是離開學校一陣子之後,我就明白一件事。
在學校以外的地方,要學習知識或技能常常都是非常花費時間跟金錢的。不再是學生後學習新東西,付出的成本比學生時期多出個十倍、二十倍甚至一百倍,我覺得都可以算合理⋯⋯
而且就算你真的學不到東西,花錢買一張政府發的證照、一次要很多事前準備的正式考試體驗,並去一趟茶葉改良場走走散散步。

我都覺得是值得的。

所以如果你在猶豫是否值得花錢去考這張證照,我跟你說,我覺得值得。
投資自己,總是划算!
不過目前我並不打算繼續考更上一級的茶葉感官品評中級,等講完講茶學院的茶葉品評一級,我再來一起說為什麼。

考試內容

初級測驗有兩個部分,學科跟術科測驗。

學科測驗

就選擇題,我覺得是很全面的茶葉基礎知識,內容上課會教。就算聽不懂,茶改場的網站上有參考題庫,多練習就可以了。

術科測驗

考基本味覺測驗和八種台灣茶的辨別。
一人一大張桌子,有放考試會用到的器具,像是黑碗、白碗,真的是非常正式的國家考試。
你可以感覺到辦這個測驗真的應該很花錢。
桌子有洗手台可以清潔,也有提供可以直接喝的過濾水。

(2024年後的考試內容有變,大家請斟酌。)

酸甜苦鹹水

基本味覺測驗考的是非常非常低濃度調製的酸水、甜水、苦水、鹹水和沒調製的水。
而且這個水也不會是純水,是有味道的水。

最難的大魔王就在這裡了!總共40分,考兩輪,一輪每種口味各兩杯,即使其他測驗都全對也至少要拿10分才能通過考試。
雖然考試時我全對,但我其實也不太會辨識。真得超難!就是運氣好才對的!

我會先喝好幾樣,感受整體而言的「水」的味道如何;然後再去比較各樣品的差異。
因為考試的水並不是純水,所以本身一定會帶有一些味道。像是如果水本身就帶甜,那可能苦味就會被壓過去。
(就是碰運氣!)

明天明考試的時候,那天的苦水味道超級超級超級強烈!其他同學們也都幾乎能感受到,我甚至覺得那苦到噁心想吐!完完全全不願意喝第二口!
(所以說那天考試應該是運氣真的很好吧!)

鹹味的感覺是我認為最好捕捉的,有點像是海水貼在舌頭上的觸感。回想一下你第一次差點溺死在海裡的感受⋯⋯就那樣。

當然,也請記住,每個人的舌頭跟感覺都是不一樣,所以真的要考試時請跟隨自己的感覺。

水的部分,考官或老師可能會建議拿過濾水做為比對⋯⋯不過我個人認為這樣的效果不一定會好。
因為考試時十個白碗都承裝了考試的水樣品,所以你只能用黑碗承裝過濾水,但黑碗喝起來的感覺就是跟白碗不一樣。而且剛流出來的過濾水和樣品也會有溫度上的差異;溫度不同,喝起就不一樣。

我認為可以考慮拿已經確定是什麼的樣品來做兩兩比對。
但真的就是⋯⋯很難。
運氣不好,就下次再來考吧!

台灣茶

茶的部分,有八種製程的樣品要做茶乾、葉底跟茶湯的辨別。

分別是:
1. 台灣綠茶(三峽碧螺春)
2. 文山包種茶
3. 高山茶(不確定會是什麼)
4. 凍頂烏龍茶
5. 鐵觀音
6. 東方美人茶
7. 大葉種紅茶(大概率會是紅玉)
8. 小葉種紅茶(不確定,但我猜可能是清心烏龍)

我在想說不定過幾年會把紅烏龍給加進來,這樣就算是滿全面的台灣特色茶。
(更新:我猜中啦!民國113年之後的考試內容會追加紅烏龍和蜜香紅茶。這樣真的就很有台灣的代表性。)

上課的時候會有練習的樣本,無論你過去對茶葉的認知如何,考試時請照著那個樣本來做判斷。

茶乾與葉底

基本上上課會教怎看,照著做通常不會有問題。
但實際上你拿到的茶乾會不會完全照著上課教的那樣,有點看運氣。
而且茶乾的樣本是裝在培養皿裡面,不能摸不能聞。
(對啦!我就是在這裡錯了兩題!)

茶湯

茶湯就我個人而言,我覺得用鼻子聞是最簡單容易地判斷方式。
八杯茶聞起來就是不一樣。

文山包種茶花香強烈、東方美人有蜜香、大葉種紅茶因為基本上會是紅玉,所以有很明顯紅玉特色的肉桂薄荷香。
這三杯會是香氣最突出的三杯。

(未來追加的蜜香紅茶跟紅烏龍應該聞起來也是可以判斷的吧!)

如果你聞不出小葉種紅茶的話,我私心覺得他應該會是喝起來最讓人感到不悅的那一杯茶。味道悶悶的、帶菁味又非常苦澀。

剩下的如果聞不出來的話,可以分成有焙火香和無焙火香的兩組;再喝喝看作比對。

焙火香組(鐵觀音、凍頂烏龍茶)
焙火香的鐵觀音與凍頂烏龍是我比較少喝的茶,這兩杯對我而言就比較難做辨識。
鐵觀音由於烘焙強度較高,味道轉而溫馴甘甜,焙火的滋味較淡,可能會有一種連綿的韻味。
凍頂烏龍茶則是滋味較強烈苦澀。有時候可以感受到一個鐵觀音所沒有的「香菸味」。

無焙火香組(碧螺春、包種茶、高山茶)
我認為台灣的碧螺春是通常是較沒那麼綠茶味的綠茶,可能因為高溫沖泡所以除了綠茶的甘爽以外,有很強烈的苦澀感。
高山茶雖香,喝起來是柔和典雅,味道極為平淡似君子。
文山包種茶喝起來滋味強勁但不苦澀。


茶葉品評一級


接下來分享講茶學院的茶葉品評一級。
這堂課沒有術科測驗,比茶改場的課程便宜非常多;考試也是講師自己都說很簡單的紙筆測驗。

我認爲這門課的定位一樣是「帶任何人認識台灣茶」的入門級引導課程,但更歡樂一點,然後也會講一些國外的茶。
費用不高,課程設計跟測驗難度也非常地友善。
就是要讓大家認識茶!推廣茶!
因為包含測驗總共只上一天,所以當然內容上就一定比較少,也沒改良場那邊嚴肅,但我覺得算是全面。並多了一些不太一樣的感官體驗和描述教學,這點我覺得很不錯。

因為我是先上過茶葉改良場的感官品評初級才來上講茶學院的茶葉品評一級,所以看到那個課程價格上的巨大差距,我本來就已經不抱什麼期待了。
如果你已經知道中國式的六大類茶分法,也知道六大類的製程差異。是真的不需要期待可以學到太多茶葉知識。

但是!

但是!

但是呢!

我非常非常非常推薦來上茶葉品評一級!

因為這堂課的講師,湯家鴻Tommy老師,真的是我目前見過最會演講,把講課弄成一場高超表演的人!像在看魔術表演一樣精彩絕倫。
參加這堂課程,就是來看Tommy老師表演的!聽老師講茶,就是這樣愉悅滿足的一天!
我真的非常讚歎!
所以我非常推薦可以來上茶葉品評一級,你就當作報名費是花來看老師表演講茶的,值得啊!絕對值得!

尤其是要知道⋯⋯會講茶的人,真的不太多。能聽茶的機會,也真的不太多。
由一個很厲害的講師在講茶,這種機會真的是絕無僅有。
Tommy老師本身也是做茶葉的,所以上課之餘可能也可以聽一些有趣的茶葉八卦。

如果你分不出來綠茶、紅茶跟烏龍茶有什麼不同。如果你連茶樹是一種會開花結果的樹都不知道。那來上這堂課絕對超值!報名完全不用猶豫!
就當買十張4DX電影票還附特典,一套講茶學院特製的精美品評茶杯組,馬拉松式的連續觀賞一整天,色香味俱全還可以起來走動上廁所!
快樂回家的時候,你就已經知道茶樹是一種可以從種子長出來的植物!你就已經知道大吉嶺紅茶是一種紅茶!也知道綠茶可能有什麼樣氣味!
多棒啊!


都很推薦!但為什麼我不打算繼續上下一級呢?


這兩堂課程,我都很推薦。想上的話真的可以去上。

改良場感官品評初級的部分就是買個課程體驗又可以拿一張政府的證照,或許還可以學到不少東西。

茶葉品評一級就是去看Tommy老師宛如魔術演出的一場講茶秀。
然後如果你真的是不知道綠茶紅茶有什麼差,喜歡喝手搖但總是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喝什麼的人,就是看秀的同時又能更深入茶葉的世界,雙重享受更加超值。

但為什麼我說,我暫時不打算繼續上下一級的課程呢?
因為我覺得離開學校之後,學習新事物的成本的確變很高是很正常的事。
但是其實有一個超級有價值的地方。

那就是在學校以外的地方上課時和老師、同學互動交流的部分。

因為會一起上課的同學,已經不是學生時期時跟你差不多人生階段的同學,而是各種人都有可能會出現。要馬是相關領域,要馬是有強烈興趣,或者有特別的需求,上課態度多半都很積極。
去上茶葉相關的課程,你旁邊坐的有可能就是一座茶園的老闆、有可能就是一位已經很專業的資深製茶師傅、有可能就是手搖茶設備的業務。
同時,也可能是和茶完全不相關但很愛茶很有熱忱的人,或是想要跨領域學習的人;像是我這次有遇到一位葡萄酒品評課程的講師。
我也有遇到一個想拿這張證照放進大學申請資料裡面的高中生。你會遇到各種不一樣的人。

而這些只要喜歡茶的人,都是我會很希望可以結交成為朋友的人。
上課期間的濃郁茶香,牽起了彼此之間的聯繫,是看不見的愉快共鳴。

但我也知道,現在的我還沒有和同學變成朋友的社交能力。
我也沒辦法提供同學們什麼價值;我還把握不住這樣的人與人連結的機會。

所以,我打算等我更加成長以後再來。

(另外我目前也還感受不到這兩張張證照對一般人有什麼直接實質的幫助)

張貼留言

較新的 較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