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讀書_#04:《練習的心境》,從刷牙開始快樂人生。

大概半年前,洗牙時被醫師告知蛀牙了。

不說後續處理,光是中途插下的那一針麻藥,就比我這一年來每一次的抽血或打針都還要來地痛。得到教訓的我回去開始上網查詢各種關於牙齒保健的知識,告訴自己一定要好好努力,並把清潔牙齒列入習慣紀錄中。

刷牙的時候,我提醒自己一次只刷兩顆,慢慢刷,輕輕刷,刷個好幾分鐘好讓牙膏可以好好發揮效果。一開始還好,可是過了幾週後,我覺得有時候心裡好像就是有種不耐感,刷牙的時候常常覺得哪裡不太對勁,似乎沒辦法總是安於當下——我霍然想起了一本書,然後我發現我正處於書中作者所說的「自我覺察」的狀態,突然,好像一切都不是問題了。



這次要讀的書,是湯姆士・史坦納( Thomas M. Sterner )的《練習的心境:學習、職場、人際、教養全適用的刻意練習心法》。

本書以內容上來說算小巧,主要是分享作者對練習的看法,作者偶爾會以小說般的寫法讓我們可以進入他學習練習的過程。

從鋼琴、高爾夫、教養小孩再到完成一本書的應用與探索,這是一趟價值昇華的旅程;我很喜歡這樣的書,他可以讓我感受到撰寫一本書的工程浩大,每一本書都是作者的精粹,而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可以是愉悅的,也可以是很有參與感的。




歷程導向取代成果導向

我認為作者的心法最重要的部分,是以歷程導向取代成果導向的思維。

成果導向思維指的是指練習時會不經意地將意識投入到一個完美的成果上;像是要考上好大學、要得到運動比賽的冠軍、要賺很多錢等。

而作者提倡的歷程導向思維則是把重心放在練習的歷程本身。

乍看之下,這很像是小學生都懂得過程遠比結果重要的道理。不過書中用了不少地篇幅說明與改變我們的觀點;作者湯姆士‧史坦納認為,改變要從觀點著手。

我特別喜歡裡面的的一個用花朵的生命歷程來比喻練習做一件事情的段落。

成果導向的思維就像是我們只要那朵花,那可能是一朵綻放豔麗的桃紅色花朵、甜美的香氣撲鼻勾人,是一個理想成果的典範,如果努力練習達不到這個境界我們就會陷入失望——

但是,如果我們退一步,把花朵綻放前的時間攤開來,看看他含苞低垂的樣子,看看他葉子伸長茂盛的樣子,再看看他剛稚嫩地發芽出土的樣子,這些過程,難道就比最後的芬芳時刻來得沒有價值嗎?難道這整個生長階段不該是彼此平等的嗎?畢竟,沒有蘊含生機的種子,就不會旺盛行光合作用的綠葉,沒有分化花朵,就不會有綻放的時刻——

根本就沒有比較完美的階段,每一個當下其實都是生命最好的時刻,整個花朵的生命週期就是個完美的歷程——而人們練習的過程,甚至於我們的人生,不也是要一步一步,一個階段跟著下一個階段地進行嗎?不也是一樣嗎?完美的成果不存在,而是每一個時刻都是完美的當下,無可取代。



如果從實務上來看,成果導向也是一種非常不合理的觀點。我們會給自己設定一個不可能達到的虛假完美理想——在這邊,容我用我自己嘗試烘焙甜點的經驗來說。

剛開始學做甜點時在製作過程中都會想做出一個完美的蛋糕——要美麗、完整、又要好吃,沒有做到就會覺得有點失望,可是這其實忽略了一件事,這些理想的蛋糕多半是甜點師傅經過了好幾年努力鍛鍊、掌握了大大小小的細節之後才能端出來的成品——

對於一個可能還沒練習個幾十來次的初學者而言,本來就不可能達到這樣的成果。

而從另外一面上說,人類的文明本來就是積累的,我們攀在一個比一個高大的巨人之上,本來就一直都在不斷地進步,再完美的成果,都一定會有被超越的未來;追求「完美」是永無止盡的非現實。

當然,對於像我這樣只是出於興趣而嘗試烘焙的人而言,很快就會收回那不切實的期待,靜下心,進而投入製作甜點中的每一刻,接著,從練習的歷程中得到滿足。

那其他的練習難道就有什麼不一樣嗎?只是我們常常受限於主流文化塞給我們的期待而已,好像不管做什麼,沒有達到一個程度就是不夠水準。回想那朵花生長的歷程,記住了,每一刻的我們都是完美的。



客觀覺察自己

這本書中非常強調的一個動作是「覺察」,不帶主觀批判的自我覺察。

在討論培養理想習慣的篇章,他提到練習作為一種將特定動作內化成習慣的過程,是找到目標的方向,謹記養成習慣需要進行的重複動作,接著要做的就是安處於當下,不帶情緒或批判地去執行,相信自己只要繼續最終就會成功;這個過程就像花朵的生命歷程,是必須且完美的。

當發現練習的狀況不理想,或者偏移了目標;也不用憂慮,因為那表示你已經達成了自我的「覺察」。以一種近似旁觀的角度看待自我,管理自我,才有能力選擇自己要做的事情,進而感受到真正的自由。


在討論培養耐心的篇章,他提到不耐就表示心不在當下。

但做什麼事情都沒有速成的捷徑,多餘的苦惱只是在浪費能量,理解這點,再透過覺察自己內心是否已經充滿了吵雜喧囂的心緒,就可以嘗試從內心的對話中抽離出來。

覺察的動作,就像是我們內心有兩個我,一個是能夠客觀看待事情的我,正看著另外一個受困於各種情緒的我;這情況有點像是當我們周遭有遇到困難的朋友時,通常反而比當事人來的冷靜。

覺察,正是一種讓我們能夠安於當下的,進入練習的心境的有效方法。

我很喜歡作者的一個看法:達成目標不等於能夠感到成就。

他以藝術舉例,比較購買自動演奏鋼琴和他自己真正踏實學習如何用音樂表達自我的感受——那種投入時間與精力後得到的滿足是只有親身體驗才能體悟的。而像消費得到的快樂往往無法持久,因為得來不費吹灰之力。

無論是哪一種藝術,都不會有完美的理想典範。


沒錯,關鍵就在「成就」二字,因為「達到」目標和「成就」目標可是天壤之別。多數人終其一生都像在跑著永無止境的滾輪,忙於一件又一件接踵而來的事,卻未能體驗其中或是個人成長帶來的深遠喜悅。




從刷牙開始掌握自己

練習的心境,是幸福的秘訣。

活在當下,直接體驗人生,覺察自己,不預設立場,專注在練習的歷程,把目標作為練習的指南針。而練習本身,也需要練習,人生,就是練習。

在這本書中,作者還提到了好幾個關於練習的具體操作方式,如果想知道更多,還是請親自把書找來細細品味比較。只有切實的努力能帶來真正地快樂,每個人的體會也自有不同,閱讀,讓我們一起為了更美好的明天。


回到開頭的刷牙,作者有提到,刷牙,是很適合學習練習心法的一個起點;當初我讀到這邊的時候完全不以為意,但我現在覺得自己真是大錯特錯。

刷牙是每天都必須要做的事情,而且刷牙時間不會太長,難度不會太高——但在充滿資訊喧囂的環境中,專注的心很容易就會被拉走;這時候,我會想起這本書告訴我的,我正在覺察自己的思緒,我可以回來,回到刷牙的歷程上。



______

  • 原文書訊:
    The Practicing Mind: Bringing Discipline and Focus into Your Life
    Thomas M. Sterner , 2006 March

    Goodreads頁面
  • 中文書訊:
    《練習的心境:學習、職場、人際、教養全適用的刻意練習心法》
    譯者:陳繪茹
    出版社:方智出版社
  • 感謝作者、譯者、出版社和所有相關的人












張貼留言

較新的 較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