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一個項目成功與否,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因素取決於是否能以數行到一頁之間的長度陳述其核心想法。這也是所有業界人士是否願意青睞、考慮要不要繼續看下去的關鍵。」
想法最重要
《想清楚,寫明白,好的影視、劇場、小說故事必備的七大元素》,本書作者Erik Bork(艾瑞克・柏客),是美國編劇部落客,金球獎、艾美獎獲獎團隊編劇,從事三十多年的編劇研究所撰寫的。作者要討論的「成功故事」針對的是「專業讀者」,也就是商業作品的經理人、出版商或製作人;也就是當你想要出道當編劇或作家時,要說服的第一道關卡。
這是非常市場性的考量。
六三一法則
艾瑞克認為,一個故事能否取得問世的機會,有六成的因素在於想法,也就是在開始想架構、動筆寫作、詢問意見之前的事情。
想法必須要讓專業人士看到商機,才能賣。
好的想法非常難找,就算是專業作家也很難每次都提出大賣的想法。
好的想法就像是作品的靈魂,只要想法不夠好,剩下的百分之四十再棒都無法讓作品活過來⋯⋯這其中,艾瑞克認為三十百分比在於架構(分場大綱),只有最後的十百分比在於文字(敘事、對話)。
想法失敗的理由,就是在沒有滿足七大「PROBLEM」要素:Punishing受虐度、Relatable相關性、Original原創性、Believiable可信度、Life-Altering生命轉折、Entertaining娛樂性、Meaningful意義性。
想法就是故事的問題核心,就是主角要主動解決挑戰,越來越艱難,最後才解決障礙的過程。
專業讀者會希望可以從故事梗概(logine)或是劇情大綱(Synopsis)中看到這些問題。
大家都一定都看過好的電影、小說或劇集吧?
優秀的作品總會讓我們覺得自然而然就具備了這些要素,但其實要把七個要素自然地結合再一起,是非常困難,耗時耗力的大工程。作者需要非常努力,才能有創作毫不費力的表象。
像這樣的作品總是能讓我感動不已。
PROBLEM七大要素
很多創作相關的書籍都會提倡要用個一句話的故事梗概把你的故事講出來。艾瑞克在這裡更近一步地說明好的故事梗概大概要長這樣:
- 具體指出主角,與觀眾建立相關性
- 故事的「觸發事件」,改變一切,讓主角必須採取行動
- 故事的挑戰本質、要解決的任務和其困難度與重要性
當你無法為故事寫出簡短的梗概時,問題其實不是梗概很難寫,而是在你的故事沒有滿足「問題」七大要素。
想梗概,其實也一直是讓我很困擾的地方。搭配這本書中簡單的例子,我覺得這對我滿受用的。
Punishing 受虐度
故事的問題必須要很大,要花費整個故事的篇幅來解決(甚至有些作品根本就是不會解決)。主角在每個場景都要在想辦法克服困難,不斷挑戰極限追求一個想要,但就是一直做不到,狀況越來越糟。
「觀眾基本上都有受虐傾向。」
很多時候故事卡住了,就是在於問題不夠難。
讓主角面對看似不可能的難題吧!這樣主角才會積極地動起來,故事也才會在掙扎中有趣起來。
讓主角面對看似不可能的難題吧!這樣主角才會積極地動起來,故事也才會在掙扎中有趣起來。
Relatable 相關性
讓觀眾對於主角產生強烈的感覺。讀者要能夠和主角建立連結,取得認同感,才會在意主角的挑戰,想要繼續參與故事。
要做到這點,要設計好的能讓觀眾覺得相關的主角,並用主角的觀點來說故事。主角的感受和主角的想要必須要明確,這樣觀眾才能有感覺。
主角最好是積極的。
觀眾想看到主角爭扎著解決問題,我們是透過主角的眼睛在看故事的世界。這樣觀眾才能融入,才不會對故事失去興趣。
觀眾通常會感到興趣的困境也是很普及的,人類共有的情感。作品要提供能夠衝擊觀眾的情緒。
艾瑞克在書中列出了八項讓觀眾揪心的困境:
- 某人某事正置我於死地
- 我知道某人或某事正試圖毀掉我的生活
- 有一個千載難逢卻極具挑戰的機會,能讓我搖身一變成為大人物,這將永遠改變我的自我改覺。
- 我必須將某人從可能會很糟糕的命運中解救出來。
- 我必須得到一個遙不可及、改變人生的「獎項」,而且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 我必須打敗傷害或威脅無辜者的超級「大壞蛋」。
- 我必須逃離一種讓人無法自在快樂生活的糟糕處境。
- 我必須贏得理想的生活伴侶,擁有他,人生才算完美,但這條路上的阻力不小
「
觀眾花錢消費體驗故事,是因為他們想要跟著走上一條情緒之旅,一條真正能跟主角綁在一起、一同感受困境的道路。」
在故事的開場建立相關
大多數讀者或創作者都同意故事的開頭非常重要,畢竟這有可能就是你的作品唯一會被閱覽的地方。非常常見的手法,就是把故事最壯觀、最吸引人、最有衝突感的地方直接擺在故事的開頭。
但艾瑞克認為,故事開場最最最重要的不是抓住讀者,而是建立相關性。讓觀眾一開始就能跟著主角踏上旅程,對故事投入情感。
如果只是用炫麗的衝突抓住讀者的目光而沒有建立好相關性,接下來的「觸發事件」讀者很可能會看不懂或跟不上故事的發展。
最好在一開場就讓讀者知道主角是誰,他的生活現狀,為什麼我們要被這個故事給吸引。
Original 原創性
故事必須有新穎之處,最好是作者的聲音。不過⋯⋯原創最好不要新穎過頭。很多新人創作者最擔心的就是故事夠不夠有創意,結果原創性成為新人創作者七大問題元素中最沒問題的一項。
艾瑞克認為,原創可以是在已有的題材做出新穎的變化。創作者可以先大量閱覽相關資料,看看同類型的作品有什麼必須要有的原則,在熟悉的基礎上做創新。
這樣也可以確保這類型的故事是有市場的。
艾瑞克說,每一年,電視聯播網會向經紀公司告知他們在尋找什麼樣的新想法。
最常出現的就是警察片、醫療片和法律片。
這三種片幾乎天天都在電視上播出,但市場仍然渴望新作,厲害的編劇們也真的一再地創造出讓人耳目一新的東西,但如果仔細觀察,雖然角色不同、事件不同、手法不同,但他們的基本要素都還是相同的。
如果真的出現了一部跟自己想寫的故事幾乎一模一樣的作品,對方進度還比你快。你更應該去找來閱覽,從中學習,也才有機會調整作品的內容,挖掘自己更獨特的一面。
更何況⋯⋯如果你的故事真的一模一樣,你又不能只說因為你沒看過對方的故事所以你沒抄襲。
每個人都是不相同的,每位作者必然會有自己的人生積累和價值觀——作品中會展現出獨特的「作者的聲音」。
作者的聲音是很寶貴的,但專業讀者或可靠的他人聲音也有價值,必須要謹慎地去聽取他人的意見,不用全盤採納,尋找自己的聲音與他人聲音之間的平衡,別錯失讓作品更獨特的機會。
Believiable 可信度
易聽、易讀、易於理解與融入。角色的動機自然,一切水道渠成。
觀眾可以接受在故事開頭的一次不合理,但只有一次。
接下來的一切發展都要合理,角色的行動與動機都要像是真實世界的大多數人物一樣。
一但讓觀眾感到不真實,那就看不下去了。太過原創的東西,也可能會導致人看不懂,那更完蛋,連相信的可能都沒有。
要用簡單且清楚的方式,來表現故事,這樣的話設計世界觀才有意義。而且不僅是科幻、奇幻類作品如此,所有類型的文本都要合理。
可信的關鍵在細節
細節要獨特又在觀眾的意料之外,這樣才可以提高真實度,甚至表現其他問題元素。
尤其是人物的行為,更能增加角色的立體度;在真實的世界中,沒有人是模糊的,重要的角色都不能是扁平模糊的,需要有一定的複雜人性。
Life-Altering 生命轉折
故事人物處理核心挑戰的「使命任務」要夠重要到改變人生,這樣才值得讀者參與。故事存在「風險」,風險要對故事中的人有巨大的影響。
負面的風險,比正面風險更能吸引關注;像是有可能成為億萬富翁相比有可能流落街頭,後者比較能引起讀者的同情。
最大的風險,就是死亡,大概有一半以上的成功作品都在討論生死。
一個人的死亡,兩個人的死亡,十個人的死亡到全人類的死亡。
不過有趣的前提是對抗風險要有成功的可能性,要是看似絕望但不能真正絕望的。像是如果所愛的人就要病死了⋯⋯那角色能做的就不多,故事可能就沒什麼好講的。
本書中也列舉了除了死亡以外,可以翻轉角色生命的其他風險。像是追求自由,回歸原本的生活,與理想的伴侶過美好生活之類的。
角色的人際關係
故事的風險多半源自人與人之間的衝突。主角想要從他人得到某些東西,但他得不到。他必須做出某種改變,才能改變人生。這個改變可能是在內在的自我變化,也可能是外部的。
其實現實的人生也多半是如此。我們想要解決的問題多半來自和他人的相處,可能和金錢、和親密關係和受歡迎有關。
在故事,不能只有角色的內在風險,必須要有外部問題才能演出。
角色內在的問題為故事增加深度,但真正能夠吸引讀者在意的是角色面對外部問題的行動。
風險不能只在高潮或開頭出現,風險必須要貫穿全劇,並逐漸增強到最高點。也要注意風險高低的合理性,如果故事是要面對死亡威脅,那就別讓主角花費時間去苦惱尋找伴侶。
Entertaining 娛樂性
故事的過程必須是有趣的。「娛樂性」就是要給觀眾或讀者他們渴望得到的情緒體驗;看恐怖片尋求驚恐,看奇幻尋求新奇的冒險,看喜劇的想要開懷大笑。
艾瑞克在書中列舉了十項能給予讀者衝擊點的娛樂情緒:
- 興味,也就是「歡笑」,強烈誇張的大笑。
- 恐懼
- 著迷
- 震驚/離譜
- 慾望/情慾
- 興奮
- 驚嘆
- 浪漫愛情
- 同感或憐憫
- 迫切期待
娛樂也是絕大部分觀眾花錢在故事上的原因。
Meaningful 意義性
滿足了前面的六項,基本上就是有吸引力能賣的好想法了。剩下的問題是——這個故事有什麼意義?故事的主題是什麼?
艾瑞克說意義性並不是故事成功的必要,但如果是新人作家,或者想要得獎,想要靠故事得到影響力。
意義性就非常重要。
故事的布幕拉起,讀者離開之後,人生多了點價值,閱覽作品帶給他們超乎想像的收穫,這就是意義。
意義可能是有關於人生、有關於日常生活或者有關社會的問題。
但艾瑞克也說,故事的主題多是不簡單,沒辦法說清楚的東西。而且也很難在動筆時就設定好——這樣通常還會讓主題顯地拙劣。
故事的主題,應該是在故事發展過程中,隨著其他六大要素被一一解決時浮現,自然而然蹦出來的意義才深刻。
主題不能太清楚
意義需要被隱藏在故事中,成為故事的精神,卻又不能被點破。觀眾可能根本不需要知道故事的主題是什麼。
不知道反而還可以抓住觀眾的心,意義會讓他們在最後感受到故事的深度,讓他們共鳴。
提供意義的方式,可能是來自於提供觀眾嶄新的觀點或角度去看一個議題,或者透過角色的行為去激勵、感動觀眾。或者讓觀眾看到他人的生活,得到對自己的啟發,又或是知道自己並不孤單。
想法最重要
好的故事想法,要包含以上的PROBLEM七大問題元素。創作中,先有想法,才能把這些元素一一融入想法之中。
想法仍是最重要的地方。
到頭來還是要回到最根本的問題,故事的想法在哪裡?
這問題大概是所有作者共同的苦惱,實際上沒有人能保證自己的故事每個都會成功。但作者們始終會繼續努力,因為有某種力量在驅使著我們。
在這裡,艾瑞克分享了兩種思路來發想故事。
第一個,是努力思考分析,接著放鬆,讓思緒流動,去做點其他事情,和他人聊天等等。
第二個,是從需求著手,看看有什麼問題是你在意的、喜歡的或想要解決的。
長期持續地產出,持續地收集想法的片段,嘗試不同的搭配與組合,或許,就能迸出一兩個有趣的創意。
明天來讀吧
嗨,我是明天明。這次的推書文大概是我目前網誌寫過最長也內容最多的的一篇。
也是我第一次寫我只看過一遍的書,對我而言,這有點像是在借助寫推書文更加努力地消化一些這本書的知識,我也非常認同書中的內容。
期許自己未來也能夠凝聚出優良的好想法。
艾瑞克・柏客《想清楚,寫明白,好的影視、劇場、小說故事必備的七大元素》在我看來是非常簡單易懂的創作參考書,比起我的紀錄的內容,書中有更多的詳實的說明和舉例,是志在創作的朋友們非常有參考性的讀物。
這本書的結構雖然是以PROBLEM「問題」七大元素作為章節的規劃,但是在討論七大元素的時候,艾瑞克也會一併分享許多寫作相關的事情。
像是在講受虐度的時候,有一個小節是在講如何建立角色之間的衝突網。在講相關性的時候,也有提到故事開場的重要性。
在最後一章節,也有提到才能和創意發想。
這不禁讓我想到很經典的書《創意,從無到有》和導演盧建彰的《創意力:你的問題,用創意來解決》 。大概優秀的創作者都會有類似的想法吧。
特別推薦大家入手實體書的版本來讀。
閱讀吧!一起迎向更美好的明天!
______
- 原文書訊:
The Idea: The Seven Elements of a Viable Story for Screen, Stage or Fiction
Erik Bork , 2018 Sep first published
Goodreads頁面 - 中文書訊:
《想清楚,寫明白,好的影視、劇場、小說故事必備的七大元素》
譯者: 張瓅文
出版社:商周出版 - 感謝作者、譯者、出版社和所有相關的人
- 對盧建彰導演的《創意力:你的問題,用創意來解決》有興趣,可參考我分享過的此文:創意來自在意!《創意力:你的問題,用創意來解決》
Labels:
明天書單